第十二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
1.1957年至1966年中國新聞事業發展變化有哪些主要特點?請解釋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。
答:(1)在曲折中發展、在摸索中前進是這一時期新聞傳播事業的主要特點。
(2)這一特點形成的原因
①這一時期經濟的大起大落直接影響了新聞事業的發展。
a.在“大躍進”時期,報紙數量激增,誕生了大量的縣級報紙、企業報、農民報,廣播電台也遍地開花。
b.到了經濟緊縮期,由於紙張緊缺,報紙不得不大量停辦、合併,報紙數量大減,報紙的版面、印數也隨之大量削減,許多廣播電台也成了啞巴。
c.從經濟調整期到“文化大革命”爆發之前,新聞傳播事業已經渡過了凋零期開始復甦,但這種復甦極其短暫,隨着國家經濟狀況的惡化,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重新跌入低谷。
①在10年的時間裏,我國在政治上先後發生了1957年的整風與反右鬥爭擴大化以及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的反右傾運動。每一次運動之後,“左”傾錯誤雖然得到一些矯正,但迫於當時的政治形勢,並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,全國範圍內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眾多領域中的“左”傾路線不斷加劇。新聞傳播事業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,首當其衝,深受其害。傳媒在整風運動中盲目鼓勵大鳴大放,充當了“引蛇出洞”的工具,在“大躍進”中推波助瀾、大放衞星,鼓吹共產主義窮過渡,給國家與人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。一些新聞報道違背基本的新聞規律,以“假、大、空”的新聞報道代替真實的事實報道,教訓極